目的:初步检查焊缝表面质量。
检查内容:
焊缝表面是否平整,有无裂纹、气孔、夹渣、未熔合等缺陷。
焊缝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(如余高、宽度)。
焊缝与母材过渡是否平滑,有无咬边、焊瘤。
工具:放大镜、焊缝量规、内窥镜(用于管道内部检查)。
目的:检测焊缝表面开口缺陷(如裂纹、气孔)。
步骤:
清洁焊缝表面,去除油污、锈迹。
喷洒渗透剂,静置10-30分钟。
擦去多余渗透剂,喷洒显像剂。
观察显像剂上的红色或荧光痕迹,判断缺陷位置。
适用场景:非多孔材料表面缺陷检测。
目的:检测焊缝内部缺陷(如气孔、夹渣、未焊透)。
原理: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焊缝,通过胶片或数字成像显示内部结构。
标准:ASTM E94(美国)、GB/T 3323(中国)。
目的:检测焊缝内部缺陷及厚度测量。
原理:通过超声波反射信号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。
优势:适用于厚壁管件,可实时显示缺陷。
目的:检测焊缝表面及近表面缺陷(jin适用于磁性材料)。
注意:奥氏体不锈钢(如304、316)无磁性,需采用其他方法(如PT或ET)。
国际标准:
ASME B31.3:工艺管道焊缝检测要求。
ISO 5817:焊接质量分级标准(A/B/C级)。
AWS D1.6:不锈钢焊接结构规范。
国内标准:
GB/T 3323: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。
NB/T 47013: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系列标准。
缺陷类型 | 表现 | 处理措施 |
---|---|---|
裂纹 | 线性或网状断裂 | 打磨后补焊,重新检测 |
气孔 | 表面或内部圆形孔洞 | 小气孔可接受,密集气孔需返修 |
夹渣 | 焊缝内残留焊渣 | 去除后补焊 |
未熔合 | 焊缝与母材未完全结合 | 打磨至母材,重新焊接 |
咬边 | 焊缝边缘母材凹陷 | 轻微咬边可打磨,严重需补焊 |
检测前准备:
清洁焊缝及周边区域,去除氧化皮、油污等。
确保检测环境光线充足(目视检查需≥500 Lux)。
人员资质:
检测人员需持有相应资质证书(如ASNT、EN 473或国内特种设备检测证书)。
安全防护:
射线检测需设置警戒区,防止辐射泄漏。
渗透检测避免接触化学试剂皮肤或吸入挥发物。
记录与报告:
保存检测图像、数据及报告,作为质量追溯依据。
常规低压管道:目视检查+渗透检测(PT)。
高压/高温管道:射线检测(RT)或超声波检测(UT)。
核工业/航空航天:多种方法联合检测(如RT+UT+PT)。
如需进一步明确检测方案,请提供管件的使用场景(如压力等级、介质类型)或遵循标准(如ASME、GB)!